答案是肯定的,政策依据是—人社部和财政部2018年公布的《关于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的指导意见》。根据该意见的要求,各地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要定期参考物价上涨、工资增长以及其他社会保障增长情况,适时适度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
2023年以来,已经有不少地区宣布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包括宁夏、河南、河北、贵州等地,比如河南从2023年1月1日起,最低基础养老金标准从113元涨至123元。
时间来到4月,又有多地上涨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包括贵州、江苏常州金坛区、河北井陉、山西阳泉等地,比如山西阳泉基础养老金从138元提高到153元,上涨15元。
因此,随着今年的退休人员养老金迎来上涨,势必下半年将有更多地方上涨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我们参保农民可以拭目以待,静等养老金上涨的好消息吧!
根据人社部门相关数据显示,城乡居民养老金最高的是上海,达到1300元/月,但是从全国来看,人均养老金180多元/月,远不如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零头,其中企退人员人均3100元,而事退人员四五千元以上,甚至更高,由此可以看出城乡居民与退休人员养老金差距很大,已经引起了很大热议,以下一些呼声值得关注了解
1、大幅度提高农民基础养老金涨幅。虽然我们农民养老金已经经历多次上涨,但是比较遗憾的是上涨幅度太低。经考证,每次上涨也就是5元、10元,达到几十元上涨的,在全国范围内也是屈指可数。对此,很多参保农民开始有了怨气,认为养老金的作用是养老,不应该调整上存在较大差距,应该享受与退休人员一样上涨幅度,才能逐步缩小差距,这样更能体现养老金的养老二字。
2、建立农民养老金上涨激励机制。农民养老金上涨不同于退休人员,而是定额上涨,每个参保农民上涨一样的金额,不与缴费年限和养老金水平进行挂钩调整,没有体现出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作用。应该参考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机制,建立定额、挂钩、倾斜三个方面的养老金调整,让缴费年限长、养老金高的应该多涨钱。
3、大幅度提高最低基础养老金标准。目前,全国农民基础养老金才180多元,其中基础养老金占比过大,在个人账户养老金不能再提高的情况下,只能大幅度提高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了,才能让参保农民享受调整红利。因此,有参保农民认为,应该重视基础养老金最低保障作用,大幅度提高最低基础养老金才是王道。
农村老人的基础养老金之前已经有过调整,预计明年还会再次上调15元左右,具体的上调幅度要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最低生活标准而定,部分地区已经调整至180元每月。
农村老人养老保险缴费档次调整
养老保险的缴费档次进行调整,调整为12个,养老保险实行多缴多得的原则,养老保险档次从100元到2000元不等,总而言之就是农民缴纳的越多,60周岁后领到的养老金就越多,农民朋友可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决定缴纳金额。值得提醒的是,农村养老保险要求最低累计缴纳15年,所以按照时间推算,越早缴纳越好,必须在45周岁以前进行缴纳。
农民一次性缴纳养老金政策继续?
之前有小道消息声称养老保险一次性缴纳政策将会结束,但是政策导向农民一次性缴纳养老金的政策将会继续,只是此项政策个别地方还尚未实行,具体要向当地咨询。一次性缴纳政策也是多缴多拿的原则,以农民的个人养老金账户为基准,另外男性必须在45周岁以上,女性必须在40岁以上才可以补缴,补缴年限不超过10年。一次性补缴10w元左右,60周岁后每月可领取1300元左右的养老金。
农村养老保险的缴纳方式如下:
1、定时交费,可按月、按季交纳费用,也可按半年或按年交纳保费。缴费的金额,既能够按自己收入的比例,也能够按固定的数额交纳;
2、不定时交费,因收入不稳定能够采纳的方法。熟年多交,欠年少交,灾年缓交。收入好的时分交,欠好的时分能够先不交;
3、一次性交费,针对年龄偏大的农人,将保费一次性交足,到60岁之后就能按规则每月收取养老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二十条国家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
第二十一条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按月领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
中律网服务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