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男性干部、工人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连续工龄或工作年限满10年。
(2)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繁重体力劳动和其他有害健康工种的职工,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的工龄或工作年限满10年。
(3)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工龄或工作年限满10年的,经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职工等等。
法律依据:
《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第一条
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该退休。
(一)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
(二)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五十五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
本项规定也适用于工作条件与工人相同的基层干部。
(三)男年满五十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四)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不一样
男女退休金的计算方式是不一样的。
因为养老金待遇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不仅包括题主说的退休年龄和累计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还包括当地养老金计发基数、历年平均缴费指数、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计金额等。两个人尤其是两个性别不同的人,很难做到,所有的数据都一样。
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视同缴费年限对应的养老金待遇)
基础养老金=退休时养老金计发基数×(1+平均缴费指数)÷2×累计缴费年限×1%
个人账户养老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本息总额÷养老金计发月数
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全国不统一,以地方政策为准。
以某地为例,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养老金计发基数+(1+平均缴费指数)÷2×视同缴费年限×130%
1、退休年龄
男女规定很不相同。同样年龄退休的情况虽然有,但是是极少数。通常情况下,女同志退休更早些。
具体讲,在符合养老保险累计缴费年限满15年的基本前提下,男同志正常退休是60岁。提前退休的,特殊工种是55岁。因病或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50岁。
而女同志呢?在符合养老保险累计缴费年限满15年的基本前提下,女工人正常退休50岁,普通女干部(技术岗或管理岗)55岁,高级职称或处级干部可55岁或60岁弹性退休。提前退休的,女工人45岁,女干部50岁。因病或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45岁。
另外,不分男女,弹性退休的,公务员工龄满30年,或工龄满20年,距离退休不足5年,自愿申请,经常被批准的,可以随时提前正式退休。还有很多地方性有其他弹性退休政策及内退政策,所以退休年龄的事儿比较复杂,不一而论。
退休年龄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水平成反比。退休时年龄越小,个人账户养老金水平越低。退休时年龄越大,个人账户养老金水平越高。个人账户养老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本息总额÷退休年龄对应的养老金计发月数。
计发月数60岁退休139,55岁退休170,50岁退休195,对此国务院有明文规定。
2、缴费年限
缴费年限包括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
视同缴费年限据当地建立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制度前,已在国企或机关事业单位(含县级以上大集体)正式参加工作的有人事档案材料佐证的连续工龄。具体到每一个人身上,每个人参加工作的经历不一样,视同缴费年限和别人完全一样的是个例。
实际缴费年限也未必相同,首先是男女退休年龄不同,其次是个人实际缴费的连续性,稳定性也不尽相同。尤其是工作不稳定的灵活就业人员,就更不好说了。
就算是工作稳定的女同志,实际缴费年限也不尽相同。何况是男女对比,更不容易相同。
缴费年限越长,养老金水平越高。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和养老金水平成正比,长缴多得。
3、养老金计发基数
相同时间不同地区的养老金计发基数不同,同一地区不同时间退休的养老金计发基数不同。
伴随社会平均工资的动态调整,退休时间越晚,养老金计发基数越高。
4、平均缴费指数
养老保险缴费具有长期性,至少跨越15年,有些男同志缴费年限都达到40,无疑是一场马拉松。
这么长的时间里,不同个人历年来平均缴费指数也很难相同。平均缴费指数越高,养老金水平越高。
5、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
参保人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历年累计的本息总额也很难相同。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成正比,多缴多得。
根据退休人员的退休年龄来决定计发月数,一般退休年龄越短,计发月数越多,大家都比较熟悉的195、170和139个月,分别对应的退休年龄是50、55和60岁。由此可以看出计发月数的多少是与退休年龄有很大关系的,而计发月数的确定则是根据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以及个人退休年龄来计算的,整个计算过程较为复杂。
我们按照法定退休年龄退休的话,男性需要60周岁,女性则需要50周岁-55周岁。那么男女性的养老金计发月数就分别对应的是:45岁216月、50岁195月、55岁170月、60岁139月、65岁101月,即:若个人账户存储额相同,退休时年龄大的,这部分的养老金就多。
每月领取的养老金总额包含了基础养老金以及我们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其中我们忽略与计发月数无关的基础养老金。可以看出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
说如果两个个人账户余额相同的退休人员,一个55岁退休,对应170个月,一个60岁退休,则对应的是139个月。那么越晚退休的人员,计发月数越小,按照相同的余额除以越小计发月数,那么最终的养老金待遇也就会越高。如果越早退休的人员,那么计发月数就会也大,除以越大的计发月数,那么最终养老金待遇也就会越少。
退休金的数额取决于多个因素。比如:缴费年限和基数或者是退休年龄等,其中退休年龄实际上和养老金的计发月数有关。
计发月数是与我们的退休金待遇有关的,主要影响的是个人账户退休金,以及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在计算个人账户退休金时,个人账户结余除以月数就是个人账户退休金的待遇,个人账户结余也是除以月数就是个人账户退休金的待遇。
不像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年金是在个人账户余额中提取一定金额后的养老金。即使个人账户余额中的钱被用完了,个人账户养老金仍然可以继续发放,而且这种待遇是终生领取,但职业年金则不能。
如今每个人也都了解到计发月份数是如何决定的,以及计发月份数的作用,那我们就来看一个例子:作为一名女职工,其法定退休年龄为50岁,那么计发月份数就是195个月,而男性要想要退休则要等到60岁,才能获得相应的计发月数,即139个月。
中律网服务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