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劳动法对旷工处罚没有具体标准,只规定了,如果因为旷工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以要求赔偿的。
2、《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4、劳动者旷工属于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不需要赔偿。除此之外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其他。
法律依据: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
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
旷工是严重违纪行为,如何扣发工资,法律没有规定,由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规定。计划经济时期,国企曾经有扣一罚一的做法,扣一天工资,另行处罚一天工资。劳动制度改革之后,一些用人单位加大了对旷工的处罚力度,就有了旷一扣三。目前,司法实践中对此是有争议的,一些人认为用人单位没有罚款权,旷工只是应当扣当天工资,可另行给予批评教育或者纪律处分;一些人认为可以在扣当天工资基础上予以经济处罚,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规定了经济处罚有效。我的观点是旷工扣当天工资,但造成用人单位损失的应当赔偿。
关于旷工处罚,《劳动合同法》没有明确规定,但由于以前的《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已经被废止,关于工资支付条例等相关部门法律法规里却有明确规定,即企业对违反劳动合同以及企业内部相关规定的员工可以进行经济扣减,但扣减金额最多不得超过该月工资20%,也不得再扣减后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1.员工连续旷工达15日或年内累计旷工超30日,公司可依法解除劳动关系;遵循法律规定;
2.员工无正当事由多次旷工且屡教不改,将被视为严重违纪行为,企业有权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员工在受到处分前应诚实守信,以事实为依据。在给予员工处分之前,企业应充分了解真实情况,获取确凿证据,验证无误后经过领导层确认方可行使惩罚权力。当企业决定单方面解雇员工时,应有义务先行知会工会。如工会认为企业行为违反法律、法规及相关合同约定,有权要求企业重新展开调查与处理。在此过程中,企业需尊重工会的观点,并向其书面反馈最终处理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按照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对于旷工行为的严格处罚见于以下律条:
第一百六十一条明确规定,若劳动者未经许可擅自离岗或拒绝完成约定的工作任务,且最终被判定为旷工,则雇主方将享有对该等员工进行纪律管束以及依照既定法规追究其法律责任的合法权益。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依据《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的第十八条之规定,对于未曾给出合理解释而频繁旷工、经严肃劝导仍无法纠正,以及旷工超过十五个工作日以上,或者一年内累计旷工时间长达三十日以上的违规职工,企业亦具备对其实施开除决定的合法权力。概括而言,关于劳动法中的旷工罚责事项,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一百六十一条中寻得明确规定,至于具体的执行细则,应参考的是《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的第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一百六十一条
劳动者擅自离开岗位或者不按规定执行劳动任务,被认定为旷工的情况下,用人单位有权给予处分,并依法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
倘若员工累积连续缺勤达15天之久或在年度内累计达到30天的标准,则公司有权依照法律规定解除与该员工之间的劳动关系。若员工无正当理由而频繁地无故缺勤,并且经多次教育仍未改正其行为,这将被视为严重违反公司纪律,企业有权依据相关法规解除与其签订的劳动合同。在做出任何处分决定之前,企业有责任对事件进行深入的调查和核实,以确保掌握确凿的证据,同时也需要得到上级领导的批准之后才能执行相应的处罚措施。在解雇员工时,企业必须通知工会组织,工会有权要求企业对事件进行重新调查。企业应当尊重工会的意见,并向其提供详细的书面反馈,说明处理此事的具体措施。
中律网服务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