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禁止催收的规定:
1、故意隐瞒身份,穿着误导性服装,假冒律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等;
2、辱骂、胁迫、恐吓、故意伤害、非法拘禁、非法侵入住宅、暴力、涉黑等;
3、伪造公章、制作虚假法律文件、冒充公检法人员及其他行政机关人员、发送虚假起诉、报案信息等;
4、侵害个人信息受保护权,未经允许泄露债务人或无关第三人的个人信息,非法获取个人信息;
5、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违背社会公德、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无关第三人合法权益的方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七百六十一条 保理合同是应收账款债权人将现有的或者将有的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人,保理人提供资金融通、应收账款管理或者催收、应收账款债务人付款担保等服务的合同。
12321是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当事人遇到暴力催收的,可以通过此电话进行举报。
投诉暴力催收的方法有:
1、查看贷款协议里面的出资银行,拨打银保监会12378投诉该银行。
2、拨打市长热线12345或消费者热线12315投诉。
3、可通过12321电话或者网站,投诉催收手机或座机电话骚扰,对其骚扰电话予以停机处理。
4、可拨打所在地中央巡视组电话进行投诉。
5、可拨打110报警,投诉暴力催收,需要提交证据,才能立案。
6、可通过中国互联网金融举报信息平台进行投诉暴力催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1、主动进行沟通
当借款人收到催收电话时,一定不要一昧的躲避,这只会让催收电话越来越多。催收要的就是借款人的还款态度和还款意愿,借款人可以选择主动联系到催收人员,表明自己当前的状况,然后告知催收人员自己现在的收入。
最好可以做一份比较详细的还款计划,跟催收人员进行协商。毕竟催收人员的本意是追回欠款,只要借款人有良好的还款态度,催收人员是不会多做为难的。
2、被起诉
借款人如果实在是不想被催收人员进行骚扰了,可以要求放款机构起诉自己。当借款人被起诉之后,法院就会组织借款人跟放款机构进行协商,还能聊一下申请延期或降低利息的问题。而且被起诉之后,法院也会根据借款人的经济情况,作出相对应的调整措施。
3、起诉催收人员
如果催收人员一直拨打借款人的电话,甚至还频繁联系借款人的家人、朋友或者单位的话,就等于“软暴力催收”。软暴力催收已经入刑,借款人可以选择录音、短信截图等办法,收集好相关证据后,直接起诉催收人员。
中律网服务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