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退休工资计算方式根据工作年限和个人的工资级别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1. 公务员
工作年限满35年:按本人退休前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之和的90%计发。
工作年限满30年不满35年:按85%计发。
工作年限满20年不满30年:按80%计发。
2.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工作年限满35年:按本人退休前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之和的90%计发。
工作年限满30年不满35年:按85%计发。
工作年限满20年不满30年:按80%计发。
3. 机关技术工人、普通工人
工作年限满35年:按本人退休前岗位工资和技术等级工资之和(或岗位工资)的90%计发。
工作年限满30年不满35年:按85%计发。
工作年限满20年不满30年:按80%计发。
基本养老金计算公式
基本养老金 = 〔职务(技术等级)工资 + 国家规定比例计算的津贴〕 × 国家规定的计发比例
自2025年1月1日起,我国事业单位退休年龄将迎来重大调整,旨在逐步延迟退休年龄,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以下是对事业单位退休年龄最新规定的详细解读:
一、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
男职工:法定退休年龄将从现行的60周岁开始,每4个月延迟1个月,逐步延迟至63周岁。例如,原计划在2025年1月至4月退休的男职工,将分别在2月至5月退休,以此类推。
女职工:法定退休年龄的调整分为两种情况。原法定退休年龄为50周岁的女职工,将每2个月延迟1个月,逐步延迟至55周岁;原法定退休年龄为55周岁的女职工,则每4个月延迟1个月,逐步延迟至58周岁。例如,2025年按原法定退休年龄50周岁应在1月、2月退休的女职工,将分别在2月、3月退休,以此类推。
二、弹性退休制度
提前退休:职工达到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年限后,可以自愿选择弹性提前退休,提前时间最长不超过3年,且退休年龄不低于原法定退休年龄。这一规定体现了对个人意愿的尊重。
延迟退休: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所在单位与职工协商一致的,可以弹性延迟退休,延迟时间最长不超过3年。这为那些希望继续工作或者需要更多时间准备退休生活的职工提供了选择空间。
三、最低缴费年限调整
逐步提升:从2030年1月1日起,职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将由现行的15年逐步提高至20年,每年提高6个月。这意味着未来想要领取全额基本养老金,需要满足更长的缴费时间要求。
中律网服务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