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转干职级确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因素,包括军队职务、工作经验、学历、考核评价、岗位需求、培训和政策规定等。
职级确定的主要因素
军队职务与地方职级对应:通常会根据军人在军队中的职务级别,找到与之相对应的地方职级。这种对应关系可能会根据不同地区和部门的规定有所差异。
工作经验和能力:军转干的工作经验和能力也是定职级的重要考虑因素。在军队中积累的领导经验、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等,会对在地方工作中的职级确定产生影响。
学历背景:较高的学历可能会为军转干提供更有利的条件,但具体情况还需根据地方规定来确定。
考核评价:可能会对军转干进行考核评价,以了解其工作表现和适应能力。考核结果可能会对职级的确定产生一定的影响。
岗位需求:地方单位的岗位需求也是定职级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军转干的专业技能和经验与岗位需求匹配度较高,可能会获得相应较高的职级。
培训和政策规定:一些地方可能会要求军转干参加相关的培训和进修课程,以提升其适应地方工作的能力。完成培训和进修可能对职级的确定有积极的影响。此外,不同地区和部门可能会有具体的政策规定,明确军转干定职级的具体办法和标准。
军转干不一定是公务员,也有可能是事业编。军转干是指退役后选择转业到地方部门任职的退役军官,他们在地方上由当地退役军人事务局或省委(市委)组织部负责安排工作岗位。军转干进入地方部门后,通常有三种方向:党政部门、参公单位和事业单位。进入党政部门的军转干是公务员,而进入参公单位和事业单位的则是事业编工作人员。
所谓军转干部,就是退役以后,选择转业到地方部门任职的退役军官,因为军官是军队干部的代称,转业到地方后就有了军转干部这个称呼。从这个角度看,军转干部也属于退役军人的一种。而且是退役军人群体里,非常让人羡慕的那一种。
军转干部进入地方以后,由当地退役军人事务局或省委(市委)组织部,负责安排军转干部的工作岗位。地方部门在安置军转干部时,有党政部门、参公单位和事业单位3个不同的方向,每个方向上都有不同的岗位。军转干部需要考试,地方部门根据考试成绩,来决定如何安排他们的工作。
很多人觉得,军转干部一定是公务员,这当然是想当然了,只有进入党政部门工作的军政主官,才是行政编的公务员。而在参公单位和事业单位则不属于公务员,而是事业编工作人员。所谓党政部门包括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党委职能部门,政府所属各厅(局)、纪委监委、法院和检察院。
军转干部进入了这些单位任职的,就是公务员。但地方上的行政编是非常有限的。不可能把所有军转干部都安排到党政部门,肯定有一部分,需要安排到参公单位和事业单位任职,例如各级工商联、文联(作协)、总工会、党校、报社、公立学校、公立医院、银保监系统、统计局、档案馆、地震局、气象局等。
军转干部落户到落户地的公安分局户政科审批开具准迁证第三联。
(一)到公安分局户政科需提供的材料:
1、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小组办公室开具的《军队转业干部落户行政介绍信》或《自主择业干部落户证明信》原件、复印件
2、军官转业证原件、复印件
3、军人公民身份证号码登记表原件、复印件或经单位加盖公章的复印件两份
4、婚姻状况证明(结婚证、离婚证、未婚的单位出具未婚证明)原件、复印件
5、单位抄档证明,抄档内容:姓名、曾用名、性别、出生日期、出生地、籍贯、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身高、血型等自然情况证明(自主择业的不要)
6、落户地户口簿(复印户口簿首页和被投靠人页指配偶父母、子女)如无被投靠人,回原籍落户的需要原户口所在地出具户口注销证明。
7、军转干部本人购房提供房屋产权证原件、复印件,可直接落户此处。
8、随迁配偶、子女落户的,需提供原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户口簿身份证复印件。
(二)办理程序要求:若申报人不方便到县、市公安局审批的,经责任区民警调查核实在《落户审批表》上签署意见,派出所主管领导审核签署意见后,将上述证明材料交户籍窗口,由户籍民警统一上报县、市公安局户政部门审批。派出所根据县、市公安局户政部门审批结果办理落户。
1、建《常住人口登记表》及填写《居民户口簿》的常住人口登记卡(户口本内页)。如果申请人入伍前户口所在地派出所没有注销户口的,户籍警可根据本人提供的证明更改户籍信息内容。
2、档案中存放的证明材料有:
(1)复员证复印件
(2)入伍前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注销户口证明
(3)军人公民身份证登记表
(4)《落户审批表》以上证明材料由派出所存档。
中律网服务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