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暴力怎么判刑,主要取决于暴力行为的性质和造成的后果。
家庭暴力涉及的罪名及相应的刑罚情况,需根据具体行为和情节来确定。若家庭暴力行为致使家庭成员身体受到伤害,达到轻伤及以上程度,便构成故意伤害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此外,若行为人通过家暴行为虐待家庭成员,且情节恶劣的,将构成虐待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条的规定,对行为人应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若虐待行为导致被害人重伤或死亡,刑罚将加重,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婚姻关系中,遭遇家暴是极其痛苦且危险的情况。若一方不同意离婚,另一方仍可通过法律途径实现离婚诉求。以下为您详细介绍相关方法与要点:
法律依据与保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规定,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其中,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属于法律明确认定的感情破裂情形之一。这意味着,只要能充分证明存在家暴行为,经法院调解无效后,法院应当判决准予离婚 。
收集家暴证据
在因家暴起诉离婚时,收集足够且有效的证据至关重要,这是实现离婚诉求以及维护自身权益的关键。以下是几类常见且有力的证据:
就医记录:遭受家暴后前往医院治疗,医院的诊断证明、病历、检查报告以及治疗记录等均是重要书证。要妥善保存这些材料,包括后续因家暴造成伤害的持续性治疗相关书证 。
录音录像:与施暴人发生纠纷时,尽可能进行录音录像。注意保存原始资料,若施暴人在家暴过程中使用凶器等危险物品,拍摄下这些画面能更有力地证明家暴事实 。
证人证言:邻居、朋友、亲戚或同事等第三方若亲眼目睹家暴行为,他们的证言可作为证据。可尝试联系这些证人,请求提供书面或口头证言 。
社交媒体证据:如果施暴人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过关于家暴的言论、图片,或者受害人曾在家暴后发布过相关状态,这些都可作为证据使用,但要确保其真实性和完整性 。
报警记录:家暴发生后及时报警,警方的出警记录、询问笔录、训诫书等都是证明家暴的有力证据。
(一)按表现形式分类
1、身体暴力
身体暴力又称躯体暴力,家庭中发生的身体暴力是指某位家庭成员对其他家庭成员蓄意使用体力或使用武器,伤害或残害对方的行为,包括推搡、抓夺、击打、捆绑、踢人、鞭打或枪击等。
2、情感暴力
情感暴力又称心理暴力,家庭中的情感暴力是指某位家庭成员对其他家庭成员的诋毁、嘲弄、威胁和恐吓、歧视、排斥、忽视和其它非身体形式的敌意对待。
3、性暴力
家庭性暴力是指由某位家庭成员对其他家庭成员强行施加的性行为、性行为企图或其它直接针对受害人性特征的强迫行为,行为人与受害人有可能是伴侣关系,也可能是其他家庭关系。
4、经济控制
经济控制是指施害者通过对夫妻共同财产和家庭收支状况的严格控制,摧毁受害人自尊心、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以达到控制受害人的目的。
(二)按受害者类型分类
1、亲密伴侣暴力
亲密伴侣暴力是指发生在结婚伴侣之间针对另一方进行的躯体、精神或性侵犯行为(在恋爱双方之间发生的暴力通常被称为约会暴力),这些行为包括躯体攻击行为(例如:踢打、击打),精神虐待(例如:胁迫、蔑视和羞辱),强迫的性行为和其他形式的性胁迫,各种管制行为(例如:隔离、监视)等。
2、儿童暴力
家庭暴力中针对儿童的暴力行为是指在家庭关系中对18岁以下人群的一切形式暴力行为,施暴者可能是儿童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以及存在任何家庭关系的其他家庭成员。它通常包括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儿童的忽视或虐待;童婚、早婚或强迫婚姻中对儿童的暴力行为等。
3、老年人暴力
家庭暴力中针对老年人的暴力是指在家庭关系中对老年人实施的一次或多次不恰当的、并给老年人带来伤害或造成不幸的行为。它包括对老年人的身体暴力、精神和心理暴力(例如:忽视与漠视)、性暴力。家庭成员对老年人实行经济和物质虐待也是一种针对老年人的暴力行为 。
中律网服务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