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契税优惠条件及税率调整
根据最新政策,个人在购买住房时(别墅除外),若单套建筑面积在144平方米以下或者套内建筑面积120平方米以下,并且该住房属于家庭少有住房,契税将享受优惠政策。具体来说,购买单套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及以下住房的个人,契税减按1%征收;而购买单套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至144平方米(或套内12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契税则减按1.5%征收。对于不符合上述条件的住房,应按法定税率3%征收契税。
二、契税退还政策
符合优惠条件但未享受优惠的退税:若购房者符合上述契税优惠条件,但未享受优惠,已经按照法定税率3%缴纳了契税,并且已经取得了由税务机关出具的税收完税证明,可以向房产所在地的税务机关申请退还多缴纳的契税。
特定时间节点前的退税优惠:值得注意的是,在特定时间节点(如某政策规定的3月31日前)网签的购房合同,可以享受一定比例的契税退税优惠。例如,3月31日前网签的购房合同可以享受100%的契税退税优惠,而之后网签的则可能只能退还部分契税(如80%)3。但这一政策主要针对在同一城市内先卖房再买房的人群,并且退税金额与新购房产和卖出房产的金额有关。
三、新政后的契税缴纳与旧政差异
新政实施后的契税标准:从2024年12月1日起,对于140平方米以内的房屋(部分政策为144平方米),无论是否为首套房,契税统一降至1%。这一新政为购房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
旧契税能否退还差价:一般情况下,新政出台前已缴纳的契税无法退还差价。除非符合特定条件,如税务局错误征收、政策性调整等,否则已缴纳的契税将按照当时的政策执行,无法享受新政的优惠。
1、房屋买卖过程中的退契税条件
面积误差导致多缴契税:在房屋交付后,实际测量面积与预售面积存在误差,当误差致使房款发生变化,并且使得纳税人多缴纳了契税时,这种情况可以申请退契税。例如,购房合同中约定的预售面积为100平方米,契税按照该面积计算缴纳。但交房后实测面积为98平方米,房款相应减少,多缴纳的契税部分就可凭购房合同原件及开发商退款证明,在税务窗口申请退还。
交易不成立或解除合同:如果买卖双方签订购房合同后,最终交易未能成功,比如因某些原因双方协商一致解除购房合同,或者合同被判定无效、被撤销 ,那么购房者此前缴纳的契税可申请退还。不过,不同地区对于这种情况的办理流程和要求可能有差异,有些地区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提出申请,并且需提供相关解除合同或合同无效、撤销的证明文件。
2、房产性质改变或特殊政策引发的退契税
房产性质改变符合退税条件:例如,原本购买的房屋规划用途发生变更,从商业性质转变为住宅性质,且当地政策规定该情况下可享受不同契税税率,若之前按较高税率缴纳了契税,经相关部门认定后,符合条件的可以办理退税。
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调整:政府会根据房地产市场情况等出台一些契税优惠政策。若购房者在政策调整前已按原税率缴纳契税,之后符合新政策的退税条件,如原本不属于首套房契税优惠范围,但后续因家庭房产情况变化(如其他房产出售等)符合首套房契税优惠政策,且已缴纳的契税高于新政策应缴契税金额,便可以申请退税。
3、其他可能的退契税情形
重复缴纳契税:由于税务部门失误或其他原因,导致购房者重复缴纳契税,这种情况下,经核实后多缴纳的契税可以退还。例如,因信息系统故障或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同一笔购房交易被错误地重复征收契税,购房者可申请将重复缴纳部分退还。
退契税需要携带的材料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核心材料清单:
纳税人身份证件:所有涉及退税的产权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均需提供身份证件。
契税完税凭证:提供契税完税证明原件及必要的复印件,以证明契税已缴纳情况。
根据不同退税情形需额外提供的材料:
权属转移合同无效或解除的证明:若权属转移合同或合同性质凭证不生效、无效、被撤销或者被解除,需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法律文书:因人民法院判决或仲裁委员会裁决导致土地、房屋权属转移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被解除,且权属变更回原权利人的,需提交生效的法律文书。
土地出让价款退还材料:在出让土地使用权交付时,因容积率调整或实际交付面积小于合同约定面积需退还土地出让价款的,应提供补充合同(协议)和退款凭证。
房价款返还材料:在新建商品房交付时,因实际交付面积小于合同约定面积需返还房价款的,同样需提供补充合同(协议)和退款凭证。
其他可能需要的材料:
婚姻证明材料:已婚者提供结婚证,离婚者提供离婚证和离婚协议或法院判决书,丧偶者提供结婚证明和配偶户口注销证明。
不动产权证书:部分情况下可能需要提供新购住房的房产证或不动产权证书。
银行卡:申领人本人的银行卡,用于接收退税款项。
退税申请说明或请求:部分地区或情况下可能需要提供退税申请说明或请求,并可能需要开发公司盖章。
中律网服务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