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用材林
用材林是指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林木,补偿标准通常根据树种、胸径和树龄确定。
松树、杉树等常见用材林:
胸径10厘米以下:每株补偿30-100元;
胸径10-20厘米:每株补偿100-300元;
胸径20厘米以上:每株补偿300-800元。
珍贵用材林(如楠木、红木等):
根据市场价值评估,补偿金额可能高达数千元甚至上万元每株。
2. 经济林
经济林是指以生产果品、油料、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补偿标准根据树种、产量和树龄确定。
果树(如苹果、梨、桃等):
幼树(未挂果):每株补偿50-200元;
初果期:每株补偿200-500元;
盛果期:每株补偿500-2000元。
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林:
根据产量和市场价值评估,补偿金额通常为每株300-1000元。
3. 防护林
防护林是指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林木,补偿标准通常低于用材林和经济林。
**胸径10厘米以下:每株补偿20-80元;
**胸径10-20厘米:每株补偿80-200元;
**胸径20厘米以上:每株补偿200-500元。
4. 竹林
竹林的补偿标准通常根据竹子的种类、密度和生长状况确定。
毛竹:每株补偿10-50元;
其他竹类:每株补偿5-30元。
5. 绿化苗木
绿化苗木的补偿标准根据苗木的种类、规格和市场价值确定。
普通苗木:每株补偿20-100元;
名贵苗木(如银杏、桂花等):每株补偿100-1000元,甚至更高。
三、补偿计算方法
按株补偿:根据树木的数量和单株补偿标准计算总补偿金额。
按面积补偿:对于密度较高的林地,可按面积计算补偿金额。
评估补偿:对于珍贵树种或特殊情况,可通过专业评估机构评估后确定补偿金额。
四、补偿程序
调查登记:征收部门对林地上的树木进行调查登记,确定种类、数量及生长状况。
评估定价:根据当地补偿标准或专业评估结果确定补偿金额。
公示协商:将补偿方案公示,并与被征收人协商达成一致。
签订协议:双方签订补偿协议,明确补偿金额和支付方式。
支付补偿:征收部门按协议支付补偿款。
征收林地每种树木的补偿标准并不一样。
补偿标准会根据多种因素而有所不同,包括树木的类型、年龄、用途以及地方政策等。例如,防护林和用材林的补偿费标准在某些情况下是相同的,但经济林、竹林的补偿标准则会根据造林、培育全过程的投入加增值或按被征用、占用前三年平均亩产值的三至五倍来计算。特殊用途林的补偿标准则可能更高,以防护林的林木补偿费的二至三倍计算或以被征用、占用目标的实际价值计算。
此外,不同地区的补偿标准也存在差异。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中没有关于征占用林地的统一补偿标准,而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当地的经济情况、树木的生长状况等因素来制定具体的补偿标准。以山西省为例,其《山西省征用、占用林地补偿费收取和森林植被恢复费使用暂行办法》对征占用林地的补偿规定做出了具体规定,包括不同种类的林地和树木的补偿标准。
从法律规定角度来看,不同地区存在差异。在一些地方,根据相关法规和政策,倾向于按照实际坡面面积进行林地征收计算。这是因为坡面面积能够更真实地反映林地实际占据的空间范围。比如,某些山区的林地,地势起伏较大,若仅按平面面积计算,会严重低估林地的实际规模,对林地所有者明显不公。《土地管理法》虽未对林地征收按坡面或平面计算给出统一明确规定,但强调征收土地应给予公平、合理补偿,保障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 。从这个立法精神出发,采用坡面面积计算有时更能契合公平补偿原则。
而从实际操作层面分析,按平面面积计算具有一定便利性。测量平面面积相对简单,使用常规测量工具和方法就能快速获取数据,可有效提高征收工作效率,降低测量成本。在一些地势相对平缓、坡度差异不大的林地,平面面积与坡面面积差距较小,按平面面积计算在误差可接受范围内,也能被各方接受。然而,在坡度陡峭、地形复杂的林地,这种方式会大幅减少计算面积,损害林地所有者权益。
中律网服务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