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七十八条,以及相关法律规定,组织、领导以推销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为名,要求参加者以缴纳费用或者购买商品、服务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引诱、胁迫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骗取财物,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的传销活动,在满足特定条件时,对组织者、领导者应予立案追诉。这些条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属于组织、领导传销行为;二是涉嫌组织、领导的传销活动人员在三十人以上且层级在三级以上。
1、对组织、领导行为的认定
所谓传销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是指在传销活动中起组织、领导作用的发起人、决策人、操纵人,以及在传销活动中担负策划、指挥、布置、协调等重要职责,或者在传销活动实施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人员。他们往往是传销活动的核心人物,掌控着整个传销组织的运作和发展方向。例如,一些人精心策划传销模式,制定计酬规则和发展策略,通过遥控指挥等方式操纵下线人员开展活动,这些人就属于典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2、人数和层级的判定
在判断是否达到立案标准时,对于人数和层级的计算有明确要求。涉嫌组织、领导的传销活动人员需达到三十人以上,同时层级要在三级以上。这里的人数统计是指参与该传销活动的总人数,层级则是按照传销组织内部的管理和发展架构来确定。如果组织、领导多个传销组织,并且每个组织中的层级已经达到三级以上的,可以将每个组织的人数合并计算总数。
3、传销活动的常见特征
为了更好地识别传销活动,我们可以了解其一些常见特征。首先,传销组织通常组织严密、行动诡秘,一般会把人员骗到异地参与,实行上下线人员单独联系,而组织者在异地遥控指挥。其次,他们常常采用“杀熟”的手段,以找工作、外出旅游、网友会面等为借口,诱骗亲戚、朋友、同乡、同事、同学到异地参与传销。再者,会对加入传销组织的人以集中授课、交流谈心等方式不间断地灌输暴富思想,使参与者深信不疑。另外,传销组织一般都制定有貌似公平且吸引力很强的高额返利计划,在传销人员的鼓噪下,很容易使人产生投资欲望,轻率加入传销活动。最后,传销的商品只是道具,目的是发展人员,骗取钱财,因此被传销的商品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很多是难以衡量价格的化妆品、营养品、保健器材、服装等,部分商品甚至是三无商品。
根据中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传销罪(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量刑标准如下:
一、基本量刑标准
1、一般情节
处 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罚金数额通常在 5万元至30万元 之间,具体由法院根据案件情况决定。
2、情节严重
处 5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包括:
传销组织内部参与人员 超过30人且层级达到三级以上(立案追诉标准)。
涉案金额 超过250万元 。
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如引发群体性事件、导致参与者严重经济损失等。
二、其他相关规定
1、普通参与者一般不构成犯罪
仅作为一般参加者,未担任组织、领导角色的,通常不追究刑事责任,但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如罚款2000元以下)。
2、涉及其他犯罪的数罪并罚
如在传销活动中伴随 非法拘禁、故意伤害、诈骗、敲诈勒索 等行为,将按相应罪名 数罪并罚。
3、单位犯罪的处理
若公司以传销为主要业务,其组织者和主要参与者按自然人犯罪定罪,而非单位犯罪。
并不存在说传销罪最怕哪三个特定证据,不过以下几类证据对于认定传销罪非常关键:
1、财务证据:包括缴纳、支付费用及计酬、返利记录,银行账户交易记录等。这些证据能直接证明传销组织的资金流向,明确组织者是否通过骗取财物来获利,以及获利的具体数额,对于认定犯罪事实和犯罪情节起着重要作用。例如银行转账凭证、支付宝或微信支付截图等,可证明成员向传销组织支付费用或获得 “返利”。
2、组织架构证据:如传销人员关系图、组织结构图等,能够清晰展示传销组织的层级结构、人员组成以及上下线关系,帮助司法机关确定组织规模、层级数量,判断是否符合传销罪的立案追诉标准,即组织内部参与传销活动人员在三十人以上且层级在三级以上。
3、宣传资料和培训记录:传销组织的宣传资料、培训材料、会议记录等,能反映其运营模式、盈利方式以及对成员的洗脑手段,证明组织者通过编造、歪曲国家政策,虚构、夸大经营、投资、服务项目及盈利前景等欺诈手段,引诱他人加入传销组织。
此外,证人证言、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也都是认定传销罪的重要证据。在实际办案中,需要综合各种证据,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才能准确认定传销罪。
中律网服务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