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正式实施,为农村户籍制度与土地权益分配带来重大变革,既为渴望回归乡村的人群提供了政策保障,也对宅基地继承等规则作出了严格限制。
一、可迁回农村户口的四类人群
原籍迁出人员
因升学、就业、参军等原因将户籍迁出农村的人员,若在原村仍有房屋或承包地,可申请迁回。如安徽阜阳某高校毕业生,凭借土地确权证明成功将户口迁回农村。
婚姻/收养关系迁移者
涉及婚姻或收养关系的人员,需提供结婚证、收养登记证以及实际居住满1年的证明。外嫁女若在嫁入地未获得相关权益,可保留原籍资格。
退伍军人与返乡创业者
退伍军人在退伍后未实现稳定就业,或者返乡创业者的项目获得村集体同意,均有机会将城镇户口迁回农村。
直系亲属投靠者
夫妻、父母与子女之间,若至少一方户籍仍在农村,另一方可以通过随迁的方式将户口迁回农村。
二、迁回农村户口需满足的条件
无城市福利依赖
申请人未享受城市保障性住房,且不属于公务员(不包括聘任制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编制人员,不存在对城市长期福利的依赖。
土地权属清晰
需提供承包地确权证明,确保原承包地未长期抛荒或被收回,以证明土地的正常使用和权属清晰。
村集体表决同意
迁回申请需经村民会议或代表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表决通过,并进行为期7天的公示,以保障集体决策的民主性和公正性。
三、迁回农村户口后的权益
土地权益
可参与村集体剩余土地的重新分配,获得承包地或流转收益,充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
集体收益分红
享有与其他村民同等的集体企业分红等权益,分享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成果。
宅基地申请
符合条件的人员可依法申请宅基地用于建房,为在农村安居乐业提供基础保障。
四、三类子女不能继承宅基地
户口迁出农村的子女
根据法律规定,农村宅基地属于集体所有,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不得继承宅基地使用权。户口已迁出农村的子女仅能继承宅基地上的房屋所有权,且不得对房屋进行翻建或扩建。房屋因年久失修倒塌或因自然灾害等原因灭失后,村集体有权依法收回宅基地使用权。
已分户并取得新宅基地的子女
“一户一宅”是农村宅基地管理的基本原则。子女成年后,符合分户条件并向村集体申请取得新宅基地的,即视为独立户,不再具备继承父母宅基地的资格。即便子女名下宅基地面积未达地方标准,也不能通过继承父母宅基地来扩大使用面积。
违建房屋的子女
在耕地上建房、未取得规划许可建房等均属于违建行为。一旦房主去世,村集体有权依法拆除违建房屋并收回土地。由于违建房屋不具备合法产权,子女无法通过继承取得房屋所有权,更不存在宅基地使用权继承问题。
此次农村户口迁回政策的调整,是国家为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保障农民权益、推动乡村振兴而实施的重要举措。对于有意迁回农村户口的人员,建议全面评估自身条件与地方政策,提前咨询当地农业农村局或法律专业人士,避免因政策理解偏差造成权益纠纷。同时,子女应定期维护父母留下的农房,以确保宅基地使用权的延续。
2025年5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正式生效,符合条件的居民迁回农村户口有以下好处:
1、经济权益方面
土地权益保障:居民迁回农村后,可根据集体剩余土地情况重新分配承包地,获得土地经营权,能够通过自主耕种或土地流转获取收益。同时,符合“一户一宅”条件的居民还可申请宅基地建房,拥有自己的住房,这既满足了居住需求,又能为家庭资产增值。
集体收益分红:成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后,可享有与其他成员同等的集体企业分红、征地补偿等权益。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许多农村集体组织通过发展产业、出租物业等方式获得了可观的收益,成员能够定期获得分红。在土地被征收征用的情况下,迁回户口的居民也能参与土地补偿费的分配,获得一笔可观的经济补偿。
2、社会福利方面
医疗保障提升:可参加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相比,部分地区新农合住院报销比例更高,能为居民节省医疗费用,减轻医疗负担。并且,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断完善,居民可以更便捷地享受基本医疗服务。
教育资源利用:子女可优先入读村办小学,部分地方还为返乡创业人员子女提供奖学金等教育福利。这不仅方便了子女上学,也能让他们在熟悉的农村环境中成长,同时减轻了家庭的教育成本。
养老保障加强:一些农村地区开展了“宅基地置换养老公寓”等试点项目,60岁以上村民可免费入住,为老年人提供了舒适的养老环境。此外,农村自然环境优美,生活节奏较慢,更有利于老年人安享晚年。
生活成本降低:农村的生活成本相对较低,食品、住房等基本生活物资价格较为稳定且实惠。迁回农村后,居民可以利用自有土地种植蔬菜、养殖家禽等,实现部分生活物资的自给自足,降低生活开支。
3、发展机遇方面:农村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带来了众多创业就业机会。迁回农村的居民可以利用当地的资源和政策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产业,实现自主创业。同时,也可以在农村的企业或合作社中就业,在家乡就能获得稳定的收入。
4、亲情与文化传承方面:对于许多在城市打拼的人来说,迁回农村能够与家人团聚,重拾亲情。农村有着浓厚的乡土文化和传统习俗,迁回农村有助于传承和弘扬这些文化,让居民在熟悉的文化氛围中生活,增强归属感和幸福感。
迁回农村户口通常有以下流程:
1、确认迁入条件:了解拟迁入农村的户籍政策,比如是否有房屋产权、是否符合当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定标准等。常见的迁回原因及对应条件有因结婚迁回,要求夫妻一方是农村户口且有合法稳定住所;因投靠父母迁回,要求父母是农村户口且有相应居住条件等。
2、准备材料:一般需要准备身份证、户口簿、迁移原因证明材料等,如结婚迁回需结婚证,投靠父母要有亲属关系证明等。另外,部分地区可能还需要提供农村房屋产权证明、村委会同意迁入证明等。
3、提出申请:向农村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机关户籍管理部门提交户口迁移申请,并附上准备好的材料。有些地方可能还需要先向迁入地的村委会提出申请,经村委会同意并出具相关证明后,再到公安机关办理。
4、审核材料:派出所及相关部门会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核实材料的真实性以及是否符合迁回条件。
5、批准迁入:审核通过后,会予以批准,并发放准迁证明。
6、办理迁出:持准迁证明到原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办理户口迁出手续,取得迁移证。
7、办理落户:携带迁移证等材料到迁入地派出所办理落户手续,完成户口迁回农村的办理,领取新的户口簿。
中律网服务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