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期食品处罚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具体标准如下:
1、生产经营过期食品: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2、明知是过期食品仍进行销售:除依照上述生产经营过期食品的规定处罚外,还应处货值金额十五倍以上三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并由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3、食品生产经营者让消费者误食过期食品:造成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此外,若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食品贮存、运输和装卸过程中未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等控制条件,导致食品变质、超过保质期,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执法过程中,相关部门会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违法情节的轻重、是否存在主观故意、是否及时采取措施减少危害后果等,来确定最终的处罚结果。
在食品安全备受关注的当下,食品监管局对市场上食品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当食品监管局查到商家销售过期食品时,罚款金额并非固定不变,而是有着明确的判定标准和法律依据。
一、罚款金额判定标准
罚款金额主要依据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的货值金额来决定。
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若商家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将面临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例如,一家小超市被查出有少量过期食品,这些过期食品的总货值只有几百元,但由于货值不足一万元,该超市可能会被处以五万元到十万元之间的罚款。
货值金额达到或超过一万元:当货值金额达到或超过一万元时,罚款金额为货值金额的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假设某食品批发企业被查出大量过期食品,货值达到了五万元,那么该企业面临的罚款将是五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
情节严重情况:除了上述罚款规定,如果情节严重,商家还可能被吊销相关许可证。这意味着商家将无法继续从事相关食品经营活动,会遭受更大的经济损失和信誉影响。
二、罚款的法律依据
过期食品罚款的法律依据主要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该法律条款规定,违反本法规定,生产经营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等情形,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同时根据货值金额处以相应的罚款。
中律网服务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