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籍贯”,实际上是一个很正规和标准的概念。它指的是本人出生时,祖父的居住地,即“祖居地”,登记填至县级行政区划。在具体实践中,如果不能确定祖父的居住地,就随父亲的籍贯。父亲籍贯也无法确定的,就填写本人出生地。可见,“籍贯”一般是随“父系”的。只有在父亲是外国人或者《出生医学证明》中未记载父亲信息时,才随母亲的籍贯。对于一些特殊情况,比如籍贯不详的弃婴,“籍贯”一栏可填写收养人的籍贯。批准加入中国国籍的外国人,可填写入籍前所在国家的名称等。
1、一般填写出生地。写到县(区)一级就够了;
比如:上海市浦东区。
或者:安徽省阜南县。
2、省市或者行政直辖市,自治区的简称;
比如:上海(沪)
或者:浙江(浙)
3、籍贯是指祖辈居住地或个人的出生地。并不是你现在住的地方。
4、籍贯也不是你户口本的所在地,
比如我们之前在湖南出生后来户口迁移到北京去了(那么我们的籍贯依旧是湖南的‘’湘“)而不是北京的’京‘。
5、籍贯一般都是从父籍,个别从母系的。这个要因人因事而异。
籍贯是填“省+市”。
籍贯是是祖居地或原籍。详细指的是祖籍地,是一个家族族群的某一时期的某一位祖先的长久居住地,详细指的是曾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长久居住地或曾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出生地。户口所在地是您现在户口所在地方。籍贯填写本人的祖居地(指祖父的长期居住地)。通常就是户口本上的地址。填写籍贯时,具体到县(市)即可,不需要更细化省、自治区/直辖市+区、县。比如户口在焦作,籍贯就是:河南省焦作市。比如户口在武汉,籍贯就是:湖北武汉。
三者各不一样。
1、户口所在地:指中国公民的户籍所在的地区。户口所在地是中国特有的概念,有中国管理特色。户口迁出后,户口所在地随同发生变化,指迁入户口的地区。
2、籍贯: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公民18周岁以前的户籍所在地,从父、从祖籍,祖籍是指祖辈的长久居住地,按现在的地域划分填写。省/自治区/直辖市 + 区/县。
3、出生地:出生地是指你在哪个城市或县区出生的,与籍贯和户口没关系。
根据当时的出生所属地填写,籍贯一般是指父母的祖籍,应该是至少连续居住三代以上的地方。现在的规定是生孩子的医院要出具“出生证明书”,医院在哪个地方,出生地就是医院的地方。
籍贯就是指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公民18周岁以前的户籍所在地,具体法律规定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人都具有中国国籍。
第五条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具有中国国籍;但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并定居在外国,本人出生时即具有外国国籍的,不具有中国国籍。
1、户籍地并不一定是这个人的祖籍地或籍贯地,尤其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和某些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建设的新地方和近代才有很快发展的地方,大量的人的籍贯地不是户籍地,这些人一般都是改革开放后或在中国的计划经济时代按照当时国家的分配从外地迁移或近代时才移民到新地方的。
2、户籍是登记户口的册籍,政府登记居民户口事项的册子或指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公民18周岁以前的户籍所在地,即个人的出生的地方(按照最新的地域划分)或目前居住地,不是父亲或母亲的籍贯地,也不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籍贯地。
3、按几千年来的中国的传统的说法,籍贯是祖籍地的一种表述,这是户籍与籍贯不同的地方。籍贯一般从父系,个别从母系的。祖籍是指祖辈的长久居住地,按地域划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人都具有中国国籍。第五条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具有中国国籍;但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并定居在外国,本人出生时即具有外国国籍的,不具有中国国籍。
中律网服务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