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的当下,空置房物业费的缴纳问题一直是广大业主关注的焦点。2025 年,随着一系列新规的出台,空置房物业费的相关政策有了新的变化和调整,为业主们带来了新的消息。
一、新规明确不得拒交原则
《民法典》新规明确规定,业主不得以未接受或无需接受相关物业服务为由拒绝支付物业费。这一规定的背后有着多方面的考量。首先,物业的营运成本具有相对固定性,小区的卫生清洁、绿化养护以及设备的损耗更换等费用,并不会因小区内住户数量的多少而产生显著变化。缴纳物业费是维持小区正常运转、确保房屋保值增值的必要条件。其次,如果允许空置房业主不缴纳物业费,可能会引发已入住业主的心理不平衡,进而导致大规模的物业费拒缴现象。再者,这一规定也是为了合理调配住房资源。在我国尚未全面征收房产税的情况下,物业费成为持有空置房的一项重要成本。若空置房无需缴纳物业费,大量房屋可能会被闲置,造成房产资源的浪费。新规的实施能够促使业主将闲置房产投入市场进行出租或出售,优化住房资源的配置。
二、多地出台减免政策
虽然不能拒交物业费,但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加入到空置房物业费打折的行列。今年 1 月,江苏地区针对空置房发布了减免物业费的通知。例如,青岛的空置房物业费打六折;甘肃兰州新区规定,连续空置 6 个月以上的房屋,业主或使用人书面申请并经物业服务人员登记确认后,物业费可按收费标准的 50%收取;石家庄的房屋空置超过 3 个月,业主仅需支付 20%的物业费。此外,经确认,房屋连续空置达 6 个月及以上,前期物业费按规定标准的 70%缴纳,装饰装修期间则需全额缴纳物业费。目前,全国已有至少 15 个城市实行了空置房物业减免政策,包括无锡、宿迁、扬州等。
三、禁止五类不合理收费
2025 年新规还明确禁止了五种不合理的物业费收取情况。一是未抵扣公共收益的物业费被禁止。业主有权要求物业公司公开公共收益情况,并将其抵扣物业费,同时物业需详细公布收支明细。二是重复收费被严令禁止,例如已购买停车位的业主不应再被收取停车管理费,业主应仔细核对收费项目,拒绝重复缴费。三是超标准的物业费收取不被允许,物业费应有明确的标准,业主可了解当地标准,对过高的费用有权拒绝支付。四是超期预收的物业费也不符合规定,根据要求,预收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业主有权拒绝支付超出此期限的费用。五是未经协商的额外服务费不得收取,若物业公司需要增加收费项目,必须经过业主同意才能实施。
四、更换物业有章可循
民法典新规还赋予了业主更换物业公司的权利。如果业主对物业提供的服务不满意,可以通过业主委员会进行投票,在取得一定比例的业主同意后,就可以更换掉现有的物业公司。这一规定为业主提供了保障自身权益的途径,促使物业公司提升服务质量。
一、法律基础
1、《民法典》规定
业主应当按照约定支付物业费,不得以未入住或未使用为由拒交。
物业服务具有公共属性,即使房屋空置,物业仍需维护公共区域(如安保、绿化、电梯等),因此业主仍需承担费用。
2、《物业管理条例》
已竣工但未交付的房屋,物业费由开发商承担;已交付但未入住的,业主需缴纳物业费。
二、、如何申请减免?
1、提交证明材料
水电燃气零使用记录(连续6个月以上)。
未装修证明(如毛坯房照片)。
房屋空置声明(部分城市需物业或社区盖章)。
2、向物业或住建部门申请
部分地区支持线上申请(如政府服务平台)。
审核通过后,按优惠比例缴费。
三、特殊情况下的减免
1、开发商延期交房:空置期物业费由开发商承担。
2、房屋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可暂停缴费直至问题解决。
3、物业违规收费:如擅自提高标准,可投诉并要求减免。
一、物业不予减免可能的原因
未按规定程序备案
业主未按照规定的程序向物业管理企业书面备案,这可能导致物业无法认可业主的减免申请。
证明材料问题
业主提供的空置证明或其他相关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要求,使得物业难以确定房屋实际处于空置状态。
物业违规收费
物业管理企业存在违规收费行为,故意不执行减免政策。
二、可采取的应对措施
完善申请流程和补充材料
要确保已按照规定程序向物业管理企业提交了书面减免申请,并附上空置证明,例如水电费账单、房屋空置照片等。若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要求,应及时补充完善。
与物业积极协商
与物业管理企业进行协商,了解其不予减免的具体原因,并尝试通过沟通达成共识。在协商过程中,可以依据《物业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据理力争。比如说明自己房屋确实处于空置状态的实际情况,以及参考当地关于空置房物业费减免的政策。
向相关部门投诉
若协商无果,且确信物业管理企业存在违规收费行为,可以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或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投诉举报,请求其对物业管理企业的收费行为进行监督和查处。
走法律途径维权
如果前面的方法都无法解决问题,业主可以考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在这整个过程中,业主应注意保留好相关证据,像减免申请书、空置证明、与物业的沟通记录等,以便在必要时进行维权。同时,也要保持理性和克制,避免采取过激行为导致问题进一步复杂化。
中律网服务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