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房漏水的相关法律规定主要涉及保修期内和保修期外的责任划分,以及不同责任主体的义务等方面,具体如下:
1、开发商的责任: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四十条规定,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房间和外墙面的防渗漏,最低保修期限为 5 年。在保修期内,若因房屋质量问题导致漏水,开发商应承担维修责任,若拒绝维修或拖延履行保修责任,业主可自行维修,维修费用由开发商承担。此外,根据《民法典》第六百一十七条规定,出卖人交付的标的物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买受人可以请求承担违约责任,所以若因漏水给业主造成损失,开发商还应承担赔偿责任。
2、相邻业主的责任:根据《民法典》第二百八十八条规定,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若因相邻业主使用不当,如装修破坏防水层、忘关水龙头等导致漏水,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等侵权责任。
3、物业公司的责任:根据《物业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提供相应的服务。物业服务企业未能履行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导致业主人身、财产安全受到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若因物业未履行管理职责,如未及时对公共区域管道等进行维护,导致漏水,物业需承担相应责任。
4、维修资金的使用:根据《民法典》第二百八十一条规定,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维修资金,属于业主共有。经业主共同决定,可以用于电梯、屋顶、外墙、无障碍设施等共有部分的维修、更新和改造。房屋漏水需要动用维修资金的,应按相关程序办理。
如果商品房漏水物业不解决,业主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1、明确漏水原因和物业责任:先确定漏水原因,查看购房合同及物业服务合同,确认物业是否有负责维修房屋漏水的相关条款约定。如果是房屋质量问题且在保修期内,可要求开发商维修;若过了保修期,且漏水是公共区域问题,物业有义务进行维修或协助解决。
2、收集证据:收集漏水相关证据,如拍摄漏水的照片、视频,记录漏水的位置、程度、时间等情况,保留与物业沟通的记录,如微信聊天截图、电话录音、书面报修单等,这些证据可以证明漏水事实和物业未履行职责的情况。
3、再次与物业沟通:尝试与物业进行再次沟通,明确指出其未履行职责,要求给出合理解决方案,并限定解决期限。沟通时注意保留相关记录。
4、向业主委员会反映:如果物业仍不处理,可以向业主委员会反映情况,由业主委员会出面与物业协商,督促物业履行职责,协调相关各方来解决漏水问题。
5、向相关部门投诉:若业主委员会沟通无效,可向当地房地产管理部门或物业管理协会投诉,请求介入调解。也可以拨打 12345 政务热线反映情况,寻求相关部门的帮助。
6、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若经过上述途径问题仍未解决,业主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物业,要求其承担维修责任或赔偿因漏水造成的损失,包括维修费用、室内物品损坏赔偿等。在起诉前要准备好充分的证据,按照法定程序进行诉讼。
商品房漏水问题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部门解决,以下是具体分析:
开发商:如果商品房在质保期内,因房屋质量问题导致漏水,如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房间和外墙面的防渗漏等出现问题,最好找开发商解决。开发商对房屋质量负有保修责任,有义务安排施工单位及时维修。
物业管理公司:若商品房已过质保期,属于公共区域漏水,如楼顶、外墙等,可找小区的物业管理公司。物业有责任维护公共区域的设施设备,应及时安排维修,可通过申请使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来解决维修费用问题。如果是业主专有部分漏水,业主也可先联系物业,物业可提供一些维修建议或帮忙联系专业维修人员。
社区居委会:如果是邻里之间因使用不当导致漏水,如楼上住户防水没做好影响楼下,双方可先协商解决。若协商不成,受损方可以向居委会申请调解,居委会可从中协调,促使各方积极解决问题。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部门:若在房屋质量保修期内,开发商不履行维修义务,业主可向当地建设工程质量监督部门投诉,该部门可督促开发商整改。
法院:若通过其他途径都无法有效解决漏水问题,受损方可收集相关证据,如漏水照片、维修记录等,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要求责任方承担维修和赔偿损失等责任。
中律网服务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