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军人因病滞留部队的最新规定主要涉及滞留条件、期限、待遇、管理与考核以及退役与安置等方面,具体如下:
1、滞留条件
病情要求:军人因患重大疾病或慢性病,需长期治疗或康复,无法按时归队或退役的,可申请滞留部队。
医疗证明:需提供军队或地方三级甲等医院的诊断证明及治疗建议,明确病情和治疗周期。
审批程序:由所在单位逐级上报,经师级以上单位批准后方可滞留。
2、滞留期限
一般期限:滞留期限根据病情和治疗需要确定,一般不超过一年。
延长申请:如病情复杂需延长滞留,需重新提交医疗证明并报上级审批,最长不超过两年。
3、滞留期间待遇
工资待遇:滞留期间,军人享受原工资待遇,包括基本工资、津贴等。
医疗保障:滞留期间,军人继续享受军队医疗保障,治疗费用按规定报销。
住房保障:滞留期间,军人可继续使用部队住房或享受相应住房补贴。
4、管理与考核
日常管理:滞留期间,军人需定期向所在单位汇报病情及治疗进展,服从部队管理。
康复评估:滞留期满或病情稳定后,需进行康复评估。评估合格者归队或退役,不合格者按相关规定处理。
5、退役与安置
退役条件:滞留期满后,病情仍未好转且无法继续服役的,按军队退役规定办理退役手续。
安置政策:退役后,军人享受国家和军队的安置政策,包括就业、医疗、住房等保障。
因病滞留部队的军人可以申请病退。
根据相关规定,军人申请病退需要满足一定条件:
军官、文职干部:因战、因公负伤致残,被评定为一级至六级残疾,或者因病医疗期满后经医学鉴定为基本丧失工作能力的,可以办理病退。
士官:服现役满本级规定最高年限,因战、因公致残被评定为一级至六级残疾,或者因病医疗期满后经医学鉴定为基本丧失工作能力的,可办理病退。
办理病退通常需要经过以下程序:
军人向所在单位提出病退申请,并提交《军人因病基本丧失工作能力医学鉴定表》或者《军人残疾等级评定表》等相关材料。
单位将申请及相关材料上报至上级军事机关进行审核。
审核通过后,军人将被安排至指定的医疗机构进行医学鉴定。
鉴定结果将作为评定军人是否丧失工作能力的主要依据。
根据鉴定结果,相关部门将作出是否批准病退的决定。
根据2025年的相关规定,军人因病滞留部队原则上不得超过2年。
一般情况下,滞留期限根据病情和治疗需要确定,通常为半年、一年或两年。如果军人伤病严重或治疗周期长,经相关部门审批后可适当延长滞留时间。但士兵服役期满应当退出现役,因病可以继续留队治疗到基本治愈再办理退伍。滞留部队的伤病残士兵服役期满应下达退役命令,待医疗终结后根据残疾等级评定或医学鉴定结果,选择退役移交安置方式。
军人因病滞留部队需要以下手续:
个人申请:伤病员本人提出书面申请,详细说明伤病情况、预计治疗康复时间及对部队任务的影响。
准备材料:需提供军队或地方三级甲等医院的诊断证明及治疗建议,明确病情和治疗周期;已评定残疾等级的,需提供残疾证明。
单位审核:所在单位对申请表及证明材料进行初步审核,核实信息真实性和完整性,基层单位核实情况后报军务部门,军务部门会同卫生部门进行审核,必要时组织医学专家进行鉴定。
审批备案:单位军政主官根据伤病情况、部队任务需求等综合因素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中律网服务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