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2025年社保补缴新规,60、70后符合条件的部分人群可以进行社保一次性补缴,具体情况如下:
1、2011年7月前参保的“退休临界户”:2011年7月《社会保险法》正式实施前已参保的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养老保险累计缴费年限不足15年的,可先延长缴费至满15年。若延长缴费5年后仍不足15年,剩余年限可一次性补缴。例如,某参保人2009年在国企参保缴费1年,之后断缴至2025年退休,累计缴费仅11年,按新规,他需先延长缴费至2030年,若2030年仍未缴够,剩余不足年限可一次性补缴。
2、单位原因导致断缴的职工:根据《社会保险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其限期缴纳或者补足。2025年新规进一步明确,“员工自愿放弃社保”协议无效,职工只需提供劳动关系证明,如劳动合同、工资条、工作证等,即可向社保经办机构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单位补缴,且滞纳金由单位承担。单位补缴需按“实际工资基数”核算,而非最低缴费基数。
3、城乡居民社保参保人:在年满55周岁(女)、60周岁(男)前10年内参保,且达到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15年的,可一次性补缴至满15年。补缴时可自主选择缴费档次,政府同步给予补贴,补缴金额全部计入个人账户并计算利息。
除上述三类人外,其他情况的断缴若超过1年,一律不能一次性补缴。例如,2011年7月后参保的职工,断缴超1年且非单位原因导致的,只能按月续缴至满15年。灵活就业人员非2011年7月前参保,断缴超1年的,仅能补缴2022-2023年的断缴部分,2025年12月31日前为窗口期,之后的断缴无法补。
如果不符合一次性补缴条件,你还可以考虑这两种合法的补救方式:
延迟退休,按月续缴: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如果缴费不足15年,可以申请延迟退休,继续按月缴费,直至缴满年限。
转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如果职工社保补缴无望,可以考虑将其转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之前的缴费年限可以合并计算,这种方式缴费较低,也通常允许一次性补缴。
60、70后社保一次性补缴的计算方法因社保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具体介绍:
1、职工养老保险
一般情况:补缴金额的计算公式为“补缴金额=补缴时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应补年度缴费工资基数÷应补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缴费比例×补缴系数”。其中,缴费比例通常是28%(企业20%,个人8%),补缴系数起点是1.1,每提前一年补缴,系数就增加0.1,逐年累计。
灵活就业人员:补缴金额=基数×20%×补缴月数。基数在当地平均工资的60%-300%间选择。例如,在广东中山补缴3年,若当地平均工资为6000元,选择60%基数,即3600元,则补缴金额为3600×20%×36=25920元。
2、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补缴金额=补缴年限×年缴费基数。年缴费基数根据当地规定的缴费档次确定,不同地区的缴费档次不同。例如,在广东梅州,补缴档次为每年180元至4800元不等,若选择每年1000元的缴费档次,补缴15年,总费用为1000×15=15000元。
60、70后社保一次性补缴是否划算,需要综合考虑补缴金额、养老金领取金额、回本周期、健康状况等多方面因素,具体如下:
1、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补缴成本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补缴金额相对较低,按当地最低档次补缴,15年大概只需3000元左右。如河南的赵大伯补缴15年花费3000元,退休后每月能领180元养老金,一年半左右就可以回本。
养老金待遇相对较低:月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础养老金各地一般在150-180元左右,个人账户养老金为补缴总额除以139。总体来说,养老金待遇水平相对不高,适合经济条件较差、对养老保障需求不高的人群。
2、职工养老保险
补缴金额较高:以2025年社平工资8000元为基数,补缴1年约需2万元(含单位和个人部分),如果补缴3年则需6万元。
养老金待遇相对较高:每补缴1年,月养老金大约能增加150元。例如补缴3年,退休金每月能增加450元,十年左右就能回本。而且职工养老保险的养老金计算方式中,还可能包含过渡性养老金,对于一些早期参保的国企老职工、知青等人群,养老金待遇会更高。
有补贴政策:部分地区对符合条件的人群有补贴政策,如“4050”就业困难人员,补缴养老保险可获得最高800元/月的补贴,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补缴负担。
此外,还需考虑自身的健康状况和预期寿命,如果身体较好,预期寿命较长,那么一次性补缴后领取养老金的时间也会更长,相对更划算。反之,如果健康状况不佳,可能需要谨慎考虑。
中律网服务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