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及司法实践,商品房退房最新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法定退房条件:
开发商逾期交房:若开发商未按合同约定时间交付房屋,经购房者催告后在三个月的合理期限内仍未交房,购房者有权解除合同并退房。
房屋质量问题严重:如房屋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或存在影响居住的重大质量问题,购房者可要求退房。
开发商擅自变更规划设计:未经购房者同意,开发商变更房屋户型、面积、朝向等规划设计,购房者可退房。
无法办理产权登记:若因开发商原因导致购房者在合同约定时间内无法取得房屋产权证书,购房者可主张退房。
面积误差过大:房屋实际交付面积与合同约定面积误差比绝对值超出 3%,购房者有权退房。
开发商欺诈行为:开发商在订立合同时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抵押、出卖给第三人或者为拆迁补偿安置房屋等事实,导致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解除的,购房者可以要求退房。
二、退房程序:
查看购房合同:购房者需先查看购房合同中关于退房的具体条款,明确双方权利义务。若符合合同约定的退房情形,应及时书面通知开发商,说明退房理由及依据。
协商办理退房手续:通知发出后,与开发商协商办理退房手续,包括签署退房协议等,明确退还购房款的时间、方式以及相关费用的承担等。
办理后续事宜:如果是贷款购房,还需与银行协商提前还贷事宜,解除贷款合同。同时,要办理房屋产权注销登记等后续事宜。
三、退房责任承担:
开发商责任:若因开发商原因导致退房,如房屋质量问题、规划变更等,开发商应承担由此产生的损失,包括但不限于贷款利息、首付款存款利息及购房税费等。
购房者责任:若因购房者自身原因退房,如贷款申请未批准或双方对付款方式无法达成一致,购房者通常需按照合同约定承担违约责任,如支付违约金等。
商品房退房流程因退房原因和具体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通常需要经过查看退房条件、与开发商协商、发出退房通知、办理相关手续等步骤,具体如下:
查看退房条件:仔细查阅购房合同中关于退房的条款,确认是否符合法定或约定的退房情形。法定退房情形包括房屋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面积误差比绝对值超出 3%、开发商逾期交房超过一定期限等;约定退房情形则依据购房合同中的具体约定来确定。
与开发商协商:若符合退房条件,及时与开发商沟通,说明退房理由,尝试就退房事宜达成一致意见。若因开发商违约导致退房,如房屋质量问题、未按时交房等,可依据合同约定要求开发商承担相应违约责任。
发出退房通知:如果双方协商一致,或者存在法定退房情形但协商不成,购房者应以书面形式向开发商发出退房通知,明确退房原因、要求退还房款金额及时间等,并保留好相关送达凭证,如邮寄的快递单等。
签署退房协议:若双方就退房事宜达成一致,应签订书面的退房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包括退房时间、退款方式、退款时间、违约责任承担等具体事项。
办理相关手续:购房者需配合开发商办理一系列退房手续,如交还房屋钥匙、撤销房屋备案登记等。若已办理网签,还需携带身份证、购房合同、退房协议等资料前往当地房地产管理部门申请撤销网签。如果是贷款购房,还需与银行协商提前还贷事宜,解除贷款合同。
退还房款:开发商按照退房协议约定的时间和方式,将已付房款及相关款项退还给购房者。若开发商未按时退款,购房者可依法追究其违约责任。
商品房退房需要承担的违约金数额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主要依据购房合同约定以及退房原因等因素来确定,具体如下:
合同有约定:如果购房合同中明确约定了退房违约金的具体金额或计算方式,那么一般按照合同约定执行。例如合同约定违约金为购房款的 5%,若房屋总价为 100 万元,那么违约金就是 5 万元。但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规定,若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购房者可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适当减少。
合同未约定:若购房合同中未明确约定退房违约金,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及司法实践,开发商可举证证明因退房造成的实际损失,如房屋差价损失、资金占用利息、重新营销成本等,购房者需赔偿该损失,但赔偿额以实际损失为限。
此外,如果是因为开发商存在根本违约行为,如逾期交房超过约定期限、房屋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等,导致购房者退房,购房者无需支付违约金,还可要求开发商承担违约责任。
中律网服务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