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造货币的行为严重破坏国家的货币管理制度和金融秩序,对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造成极大危害。为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有序,法律对伪造货币罪制定了明确的量刑标准。
1、一般情形的量刑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伪造货币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一量刑区间适用于普通的伪造货币犯罪行为,旨在对犯罪行为进行适度惩处,同时体现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
2、加重情形的量刑
当出现以下特定情形时,量刑会大幅加重,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3、伪造货币集团的首要分子
在认定这一情形时,需严格依照犯罪集团的认定条件来判断是否构成伪造货币的犯罪集团。只有构成犯罪集团时,其首要分子才可依此幅度量刑。若不能构成集团犯罪,仅是一般性的纠合、聚集数人的共同犯罪,对于起指挥、组织等作用的犯罪分子仍只能按一般的共同犯罪的主犯处罚原则处理。即便属于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况,也不能直接适用这一项,而应依据其他项进行严厉处罚。
4、伪造货币数额特别巨大
关于数额特别巨大的认定标准,不同参考资料有一定差异。参照部分解释,伪造人民币,总面值在15000元以上或者币量在1500张以上的,即可认定为数额特别巨大;也有观点认为伪造人民币总面值在30000元以上或者币量在1500张以上的为数额特别巨大。
5、具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这里的其他特别严重情节,是指除伪造货币集团的首要分子、伪造货币数额特别巨大以外的其他所有特别严重情节的情形。参照相关解释,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以机械印刷方法伪造货币:机械印刷方式往往能够高效、大量地伪造货币,对货币流通秩序造成严重冲击,因此属于特别严重情节。
特定职业人员利用工作便利伪造货币:从事金融、财会等工作的人员,利用工作上的便利伪造人民币总面值达1000元以上或者币量达100张以上的。这些人员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更易接触到货币相关信息和资源,其伪造行为的危害性更大。
伪造并投放市场流通:伪造人民币并投放市场流通,总面值100元以上或者币量100张以上的。将伪造货币投入市场,直接影响货币的正常流通和使用,扰乱经济秩序。
暴力抗拒执法:以暴力抗拒检查、拘留、逮捕,情节严重的。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货币管理法规,还对执法机关的正常执法活动造成阻碍,严重影响社会秩序。
再犯情形:因伪造货币受过刑事处罚后,又实施伪造货币的行为,伪造的人民币总面值达到500元以上或币量50张以上的。这种屡教不改的行为表明犯罪分子主观恶性较大,社会危害性也更高。
伪造货币罪在特定情况下有可能判缓刑。
根据《刑法》规定,伪造货币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伪造货币集团的首要分子;
伪造货币数额特别巨大的;
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
而缓刑适用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犯罪情节较轻;
有悔罪表现;
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通常情况下,伪造货币罪的量刑起点是三年以上有期徒刑,超出了缓刑适用的刑期范围。但如果存在特殊情形,如犯罪嫌疑人有重大立功表现、属于犯罪未遂、从犯等情节,被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后,判处了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同时又符合缓刑的其他条件,那么理论上是有可能适用缓刑的。不过,由于伪造货币罪严重危害国家货币管理制度,社会危害性较大,法院在适用缓刑时会非常谨慎。
一、概念差异
伪造货币罪是指违反国家货币管理法规,仿照货币的形状、色彩、图案等特征,使用各种方法非法制造出外观上足以乱真的假货币,破坏货币的公共信用,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的行为。这里的货币包括人民币和外币,外币既涵盖港、澳、台地区的货币,也包括可在中国兑换以及尚不可以兑换的外国货币,如美元、英镑、卢布等。而变造货币罪则是指对真币采用挖补、剪贴、揭层、拼凑、涂改等方法进行加工处理,改变货币的真实形状、图案、面值或张数,增大票面面额或者增加票张数量,数额较大的行为。
二、行为方式不同
伪造货币:是将非货币的一些物质经过加工后伪造成货币,不具有原货币的成分。比如使用印刷、复印、描绘、拓印等各种制作方法,把纸张、金属等非货币材料制作成假币。甚至有的行为会将真实金属币融化后铸为面值更大的货币,完全改变了货币的形态。
变造货币:是在货币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处理,以增加原货币的面值。变造后的货币在某种程度上保留有原币成份,如原货币的纸张、金属防伪线等。行为人需要先获取真币,然后通过剪贴、挖补等手段来改变真币。
三、成本与数量区别
伪造货币:不需要投入原币成本,并且可以大量进行“生产”。犯罪人往往会建立地下工厂,采用工业化的方式批量制造假币,短时间内就能制造出数量巨大的假币,对金融秩序的危害极大。
变造货币:一般要投入原币成本,因为其行为是基于真币进行加工。而且受限于真币的来源和加工手段,变造的数量通常不会很大,牟取的非法利益相对伪造货币来说也较少。
四、构成犯罪的要求不同
伪造货币罪:属于行为犯,行为人只要出于故意实施了伪造货币的行为,就可构成本罪,不要求达到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标准。无论行为人伪造货币的数量多少、目的为何,只要实施了伪造行为,犯罪即成立。
变造货币罪:以数额较大为构成要件。如果变造货币的数额未达到较大标准,则不构成犯罪。只有当变造货币达到一定数额时,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五、量刑不同
由于伪造货币罪的社会危害性更大,其量刑相对变造货币罪更重。
伪造货币罪: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伪造货币集团的首要分子;伪造货币数额特别巨大的;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
变造货币罪:犯本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中律网服务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