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司法实践里,职务侵占罪是较为常见的经济犯罪之一,明确其量刑标准金额,对于准确认定犯罪和公正量刑有着关键意义。接下来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职务侵占罪量刑标准中关于金额的相关规定。
一、职务侵占罪金额划分标准
职务侵占罪的量刑标准金额一般按照“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进行划分,但不同来源资料给出的金额范围存在一定差异。
通常来说,若将不同资料综合考量,数额较大的情况一般是指侵占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财物的数额在三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也有资料认为数额达到六万元以上为数额较大。当职务侵占的金额处于数额较大范围时,通常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数额巨大的情形,目前较为明确的规定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但对于其对应的具体金额范围,搜索结果未详细提及。
数额特别巨大则是指侵占财物的数额在三百万元以上,也有资料表明数额特别巨大为1500万元以上。在这种情况下,犯罪的严重程度较高,通常会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地区差异对量刑标准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可能会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对量刑起点和具体量刑标准有所调整。不过总体而言,都是在上述基本的数额界定原则下进行量刑判定的。例如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可能对数额较大、巨大、特别巨大的认定金额会相对高一些;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认定金额可能会低一点,但都不会脱离法律规定的大框架。
三、其他影响量刑的因素
这里的金额标准是司法实践中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但具体的量刑还会综合考虑其他因素。例如犯罪嫌疑人是否有自首、立功情节,是否积极退赃,犯罪手段以及给单位造成的其他损害后果等情况。这些情节可能会在法定量刑幅度内影响最终的判罚结果。比如犯罪嫌疑人有自首情节且积极退赃,可能会从轻处罚;若犯罪手段恶劣,给单位造成了重大损失,即使侵占金额刚达到数额较大标准,也可能会在量刑时从重考虑。
2025 年职务侵占罪的立案标准如下:
数额标准: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在 3 万元以上的,应当予以立案追诉。
特殊情形:如果行为人多次侵占,或者侵占行为造成单位重大损失的,即使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也可能被立案侦查。
此外,若存在职务侵占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及募捐款物、赃款赃物、罚没款物、暂扣款物,或者挪用本单位资金进行非法活动等情况,也会被立案追诉。对于多次职务侵占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立案标准可能会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而有所差异。在司法实践中,认定职务侵占罪还需综合考虑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后果等多方面因素。
职务侵占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客体要件:本罪的犯罪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犯罪对象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物,包括动产和不动产,也包括本单位有权占有而未占有的财物,如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拥有的债权。就财物的形态而言,犯罪对象包括有形物和无形物,如厂房、电力、工业产权等。
客观要件: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利用职务便利:利用职权及与职务有关的便利条件。职权是指本人职务、岗位范围内的权力;与职务有关的便利条件是指虽然不是直接利用职务或岗位上的权限,但却利用了本人的职权或地位所形成的便利条件,或通过其他人员利用职务或地位上的便利条件。
有侵占行为:采用侵吞、窃取、骗取等各种手段将本单位财物化为私有,既包括将合法已持有的单位财物视为己物而加以处分、使用、收藏即变持有为所有的行为,也包括先不占有单位财物但利用职务之便而骗取、窃取、侵吞、私分从而转化为私有的行为。
达到数额较大:参照相关规定,一般是指侵占公司、企业等单位财物 6 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较大。
主体要件:主体为特殊主体,包括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具体是指三种不同身份的自然人:一是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监事,且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二是上述公司中除董事、监事之外的经理、部门负责人和其他一般职员和工人,同样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三是上述公司以外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如集体性质企业、私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的职工,以及国有企业、公司、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等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所有职工。
主观要件:在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财物的目的。即行为人妄图在经济上取得对本单位财物的占有、收益、处分的权利。至于是否已经取得或行使了这些权利,并不影响犯罪的构成。
中律网服务助手